|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马甲一词源自于网络上对网名的另一种称呼,其意在于掩盖真实身份,不让人认出来。网络上的马甲是人为在控制的,不奇怪的。可是这电视机也会搞个马甲出来忽悠人,这就很奇怪了。: J, }, P" r9 O1 [/ A! [6 k# \- F
近日遇到两例故障,这个两例故障不但穿了马甲,而且似乎还精通《孙子兵法》,竟然都使出了“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样的始计之策。好可怕啊,难道现在的电视机都智能化到了出故障和维修人员斗智斗勇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电视机也就是个机器,也是人造的,它就是成了精,又能成个什么精?我们岂能被它出现的这些故障所吓倒?!
8 t: B) F. M: }0 ?3 S. T回顾下我们以往所修过的机器故障,很多所谓的疑难故障几乎都是同一个原因形成的,那是思路太窄。为什么会思路窄呢?就是所学的知识太少,面也太小,因此我们都是每当在陷入困境时才会想起来,哦,原来是很多知识还没有掌握到啊!在对这两台机器的维修过程中, 也很明确的验证了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在看完这两例故障后一定也会有着很多很深的感受。. `) @) d5 _- C) [2 i* d* O9 M
对于观察问题就应该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有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学习,用学到的更多知识不断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也带着轻蔑的目光对着那些所谓的疑难故障机大声的说一句:“小样儿,以为穿个马甲上来我就认不出你了?”
9 n( P8 b7 n1 [- u0 s ]+ P8 W* [% `# J7 N" a5 W/ q' j
机型:TLM40V68PK
5 g) F5 s+ S6 J' r( F机芯:液晶-MST6M68FQC 9 D( } g: V# O) K
故障现象:三无
! R# V$ B. J/ P# q* N, A: R分析检修:开机检查,发现电源部分保险管炸裂,整流桥和PFC电路斩波管均已击穿.检查其它电路没有发现异常,更换损坏元件开机,电源指示灯亮,各路输出电压都正常,但依然不开机,且电源板上有极大异响声发出,反复开关几次偶尔能开机,开机后则一切正常.维修一时陷入困境,感觉无处下手.思绪中无意间触到电源的共模滤波电感L802,感到其表面温度较高,这个电感怎么会发热呢?这个故障会不会和这个电感发热有关呢?$ c2 ^4 `1 m+ D, b5 W3 i
看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共差模滤波电路的作用.共模干扰是存在于所有交流相线(L、N)和共模地(E)之间的干扰,其产生来源是两电气回路之间绝缘泄漏电流以及电磁场耦合等;差模噪声存在于交流相线(L、N)之间,产生来源是脉动电流,比如开关器件的振铃电流以及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等.
9 n8 Q6 h; a8 U9 q6 s" Y 从图纸上分析,L802是起共模滤波作用的,它的作用机理是:在同一磁环上做一个由两个绕向与匝数都相同的绕组的电感器,当信号电流在两个绕组流过对,产生的磁场恰好抵消,它可几乎无损耗地传输信号.因此,共模电流可以认为是地线的等效干扰电压所引起的干扰电流.当它流经两个绕组时,产生的磁场同相叠加,电感器对干扰电流呈现出较大的感抗,由此起到了抑制地线干扰的作用.当然导线在穿过铁氧体磁芯形成的电感其阻抗虽然是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在不同频率上,其机理是完全不同的.) H( ~, _* r5 z Y% S+ d2 [" d
低频时,阻抗由电感的感抗构成.在低频,磁芯的磁导率较高,因此电感量较大.并且这时磁芯的损耗较小,整个器件是一个低损耗、高Q特性的电感.电感本身并不消耗能量,而仅储存能量,因此,电感会与电路中的电容构成谐振电路,在某些频率上会使干扰增强.
6 S3 L ^: n9 J% @ 高频时,阻抗由体现磁芯损耗的电阻成分构成.随着频率升高,磁芯的磁导率降低,导致电感的电感量减小,感抗成分减小.但是,这时磁芯的损耗增加,电阻成分增加,导致总的阻抗增加.当高频信号通过铁氧体时,电磁能量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从而减小了干扰.7 V( R+ i- y+ r6 B
经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再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看到,在开关电源应用于交流电网的场合,整流电路往往导致输入电流的断续,这除了大大降低输入功率因数外,还增加了大量高次谐波.同时,还有开关电源中功率开关管的高速开关动作(从几十kHz到数MHz)等,这就是形成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
) S& `* }, t9 q3 O! [ 分析至此问题就很明确了,该机原故障恰恰就是损坏了两个极易引起电磁干扰的器件—整流桥和PFC电路的斩波管.那么会不会是由于V810的损坏也同时造成了PFC控制芯片N811性能受损,从而形成PFC电路产生出了高次谐波,在通过L802时,才使L802异常发热呢?于是试更换N811.再次开机无任何异常,开机一小时后,手模L802表面无温升,故障排除.
5 d5 M% [+ m* ]故障原因到此也真相大白,原来就是因为N811性能不良,导致了PFC电路产生了大量高次谐波向外辐射,影响电源和主板CPU的正常工作,才形成这个样一个奇特故障.
- t' y7 f; ?6 E( a+ d" K
H2 T& a) O$ g
, ^/ y: L9 s2 Q. h1 C+ ?* n5 u( l, l 交流进线共差模部分电路原理图
6 m$ f( y! O1 F$ X4 _6 o
9 y+ d9 L! t' s. @* ?! X5 Y
/ j9 f) S8 O* f8 i* ]" |) k5 I
PFC部分电源原理图8 R* \! }5 I. ~2 k
. a2 C5 D% ]* I- _6 n( f* Z; u+ r9 b0 L4 G
机型:TLM19V88" b8 W+ c' k- D8 F1 W6 `: [ k
机芯:液晶-MST721DU& u0 j, |: O) Y# G3 a; d2 N/ ^9 g
故障现象:三无9 j& ^" ?0 d0 B+ @% \% {7 C
分析检修:开机检查,电源指示灯不亮,但测量电源板输出12V正常.测量U4第1脚12V有,2脚8V,3脚5V,4脚3.3V,但5、6、7、8脚均无输出.因此怀疑U4损坏,更换后故障依旧.为验证故障部位,将U4第1、8脚短路,3、脚短路.开机仍是三无.遂怀疑是CPU没有工作造成.检查供电、复位、总线都无异常,在测量Y1两端电压时,发现该电压异常,分别为0.6V和0.2V,显然是不正常的.再分别测量Y1两端对地电阻时发现分别为500Ω和1K,而正常时Y1两端对地电阻均应为1.5K.但经代换了Y1、C17和C20后再开机故障照旧!复测Y1两端对地电阻时,发现对地电阻竟然是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对此怀疑是芯片引脚接触不良,经补焊后,依然不能排除.至此确定是U6(MST721-DU)损坏.更换后测Y1两端对地电阻恢复正常,但其两端电压还是0.6V和0.2V,这说明CPU仍未工作.再次复查CPU的工作电压,发现U2输出电压仅为1.8V,而正常时应为3.3V.显然问题就是出在这里了,因为这个3.3V电压就是给CPU提供工作电压的,当此电压降低时CPU必然是不能正常工作的.经更换U2后整机恢复正常. l( p& @2 R) s( Z: L5 J8 q$ r
反思这个故障的维修过程,一开始时就被故障的假象所迷惑.首先是U4的问题,正常时U4的2、4脚电压应为0.6V和0V,而不是8V和3.3V,也正是这个电压才导致了对U4的误判,也就是说U4的开启信号应是低电平,而不是高电平.9 Z; Y% h' S3 c5 _( F
那么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U2损坏呢?原因就在这个机器的故障点不是一处,而是两处!这个可以从检测Y1两端的电压和对地电阻的数据中看出CPU是肯定是损坏了,一直就没有工作,因此U2输出的3.3V之所以正常是因为处于空载状态,所以在更换了CPU后才表现出了另一个问题,即U2损坏带不动负载的问题.
* a- P0 A% o& n$ \ 为验证以上分析,重新装回U6,开机观察故障如初,说明分析正确。
8 r* N6 w1 y s3 Q: [3 V! d3 q8 C1 \4 S
, l3 N$ t1 l. j
, s6 Z( l6 ~ B0 |2 E
电源开关控制部分原理图2 Q( ~2 ?" U6 o. b& w0 E; V' l0 r
, A2 z4 \) @! H9 b! z4 O
" I* J! _% T) D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