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查看: 230|回复: 1

研究中华民族殡葬文化,感受殡葬的意义

[复制链接]

classn_11

发表于 2010-4-23 15: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璀璨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相应也就产生了殡葬文化。殡葬文化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分支,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化,是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并受制于社会总文化。比如中国古代殡葬文化就受制于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先进的殡葬文化,也就是现代殡葬新文化,应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8 ~: }9 q4 o8 f* [8 z9 v. Y. D        ) D3 j1 Z$ @$ |" ]- U- N! n
" _) [' ~9 h$ d) o+ F) K. r
殡葬文化是区分其它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具有特质性的文化。如公墓文化是殡葬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殡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墓的一个景点与墓统一起来,墓就是景,景就是墓。景是陵园的基础设施,但将基础设施与墓有机地事例在一起,有妙不可言之感。所的有墓地都应该成为一景。根据系统的观点,每个墓地的个性化,又要与整个公墓的文化风格相一致。在追求墓地个性化,提高其文化含量时,如果破坏了整个公墓的文化风格,则在整体上降低了文化含量,这也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研究、兼收并蓄、互相融合、改革创新、探索推出更适合时代的更加文明的殡葬礼仪和殡葬方式,贴近大众、服务大众、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研究殡葬文化。. k  I& |. s$ Z0 Q* R, X' \
要研究眼下植根于民众中的殡葬文化的哲学信仰,建设现代殡葬文化,必须在最高层次的哲学理念上作根本的改变。这种改变有时比政治信仰的改变还要困难,需要的时间还要漫长。殡葬文化建设必须抛弃“灵魂不死”的理念,而代之以“更生文化”。生是相对于死而言的,人活着是一种生的状态,人死是“更生”状态。传统殡葬文化基于“灵魂不死”的哲学理论,现代殡葬文化则倡导“精神更生”。殡葬文化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能尽快被广大群众接受的又具科学的哲学理念的概括方式。人的一生,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就是人的不断社会化的一生。所谓社会化,就是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作为现代殡葬文化,不是对逝者留下的文化财富简单地重复和再现,更不是一般的收藏和保存,而是进一步的提升、升华、实现其“更生”。现代科学技术为以“精神更生”为基础的殡葬文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网上公墓就是一种可供“精神更生”的殡葬文化形式,无须到墓地,就可以在家里上网进行扫墓,这也是“精神更生”的体现。用“精神更生”的理念去改造传统殡葬仪式,则需要大家来研究和不断创造。
* K! J! K6 `( L+ Y8 Y$ s+ \
/ ^" u* k. B; {" ]+ w, g. d
8 V7 y! H4 l# Q0 @  s
8 N6 g2 [% W6 Z+ Q) ~4 m研究和发展殡葬文化有利于为推进殡葬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国家的殡葬文化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对死人的崇拜,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我们要用一种先进的殡葬文化来引导人、教育人,创造一个好的氛围,来减少殡葬改革的阻力。, I9 S0 |  a* M& E) l9 X7 ^* C
研究发展殡葬文化有利于殡仪服务水平的提高。要使各项殡葬工作卓有成效、富有创新,离不开殡葬文化作底蕴。注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文化内涵,也就注重了殡葬文化,就加快了事业的发展。不论是硬件的建设还是软件的发展,都有文化在支撑,如殡仪馆建筑设计,其格局,包括内部景观的设计,只有创造了文化的氛围,才能缓解了人们的悲痛情绪,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J( s- l: ^, L
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认识殡葬文化,并赋予现代殡葬新文化,那么我们的殡葬文化建设将会有所创新。对殡葬历史文化的回眸(或反思),目的是为了推进殡葬文化建设和发展。殡葬文化是一种古今中外的“融合物”,还没有形成新质,而这种新质的形成,是需要创新的。没有文化流通和交汇,就不能博采众长,创新就不能在众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创新的含量也不会高,甚至出现重复别人已经创新过的东西,这是智力劳动或者说文化劳动的浪费。6 v! B* V1 Y1 S5 j, ?5 \
殡葬文化作为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是“唯心主义惟一占上风”的一个文化领域,迷信的、封建的,还有腐朽的东西,在民间流行的殡葬活动中还相当严重地存在。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技术和设备中的文化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可以建立起来,并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 h8 ~4 h4 ^3 x* ~8 f: }: E1 n        " b3 ~5 U* }5 a
2 J3 l( ?1 g3 Z! R% M% Y2 C% [
文章来源于:重庆公墓(www.cqlfsly.com)

手机扫码浏览

classn_11

发表于 2010-4-23 15: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文化”,就是给别人看的经过修饰的一面,国家文化就是做给外国人看的;家庭文化就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家中办喜事或丧事,所谓的“排场”,也算是种文化,这些个都是做给旁人看的,就算平时儿子个个都是白眼狼,在老爹逝世之后,排场也会搞得不小的,这样让旁人看起来似乎很“孝顺”的样子。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最新贴|维修网 ( 粤ICP备09047344号

GMT+8, 2024-6-9 00:09 , Processed in 0.26456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