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17 23: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加速极电压和场消隐电路
9 O2 j4 G. l* h3 t7 E3 t$ l# `: x 5 j( E# U. d" \0 n
加速极电压一旦过高,就会使电子束发射电子的能力大大增强,即使在行、场消隐信号加到也无法使电子束在此期间截止,从而出现了满屏回扫线。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加速极电压而把回扫线消失。但如果调低加速极电压也无法消除回扫线,且其亮度、对比度等电路也可正常调节,则要考虑场消隐电路了。通常场消隐电路是由一些阻容元件或二极管组成的,故可以通常检查该回路的元件,看是否有损坏现象而使消隐信号不能正常加到视放级而出现回扫线现象。$ V, _# l' O' H& U* t
- P$ C4 \" w/ w! k, M0 M二、场输出级电路
a: q; s: e/ _& o) t+ L
( E: W: w+ [( d9 s9 z3 ]4 D对于场扫描电路中,无论是振荡、输出或是反馈电路中,某些元件出故障了,也有可能出现回扫线,其表现出的多数为上部或中部有回扫线。对于振荡、反馈电路来说,一些定时元件或是反馈耦合元件损坏(都为一些阻容元件)了,就会使电子束的扫描时间增长,在回扫期间变长时,就会出现逆程期扫描线不能完全消隐掉,故在屏幕的中上部呈现出回扫线现象。而对于场输出级,主要是由于其供电电压不足或是升压电路不正常而引起的。其输出级电路,无论是由分立件组成或是集成电路的,它的放大电路多数是采用OTL形式。两管轮流工作,在扫描的逆程期间,会在偏转线圈两端产生很高的反峰电压,而其反峰脉冲电压主要是决定于场输出级的供电电压。故此,如果电源电压不足,就会使其反峰电压的幅值不够,从而在逆程期间无法进场消隐或消隐不彻底而出现回扫线现象。此外,最常见的就是升压电路、泵电容了,如果升压电路的元件出故障而造成升压不足或是泵电容漏电,也会出现在屏幕上部有几条回扫线的现象。2 d2 j) U: w+ D$ H9 t& A9 G
. s I8 t# }3 r8 L" e; V, [三、视放矩阵电路3 R0 X( R! ]7 ~) [
% |$ [0 X3 c& Y6 B如果该回路的元件出故障,使其供电电压变得异常也会出现满屏回扫线的现象。其中RGB三个阴极,一旦出现电压过低(通常是由于其供电的滤波电容漏电、供电回路的限流电阻变值或是视放管击穿而使相应的阴极电压降低的)。三个阴极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视放管将会进入饱和导通状态,使电子束流猛增,光栅很亮、图像淡且出现回扫线。此外,如果是亮度信号处理电路出故障,也会有可能产生回扫线的。因为其亮度信号通常是加到视放管E极的,如果该回路出故障而使其E极电位下降,从而使三个视放管的导通程度加强,阴极电压也就随之降低,故会出现回扫线现象。对于没有亮度信号加到视放级的,造成图像暗、有回扫线且亮度不可调的故障现象,可以着重检查解码是否有亮度信号输出、其亮度信号输出到视放级的各个元件是否正常以及亮度箝位电容是否漏电等。
" p* O4 }* i. _- }8 {
. S {0 f: E; {( I- G8 l1 ?四、显像管本身原因
6 v2 V) @! X1 m5 d# F I; L. |) I" E ; r% m% x- ^$ ]
显像管内的电极相碰了,如最常见的阴极与灯丝相碰,也会使该阴极的电位大幅度下降,从而出现单色光栅,且满屏伴有很亮的回扫线,此时的亮度也不可调。如果检查到某一阴极电压很低,接近于0V,而拔下管座时该视放管的C极电压又能恢复到正常值时,就说明是显像管内部碰极了。但如果断开该视放管的C极后其电压依然不变,说明是该视放电路故障,如视放管击穿或是外围元件有短路或变值所致。待查出原因后就可以“对证下药”了。
\4 }& N" ~* w# G% U8 m3 d# { 荧光屏产生回扫线是彩电的常见故障之一,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出现在整个画面上,有的只出现在画面的上部或中部;有的出现在无画面的白色光栅或红、绿、蓝某一单色光栅中,有的伴随着画面出现;有的当回扫线出现时亮度调节失控,有的则亮度可调等等。此类故障涉及到场消隐电路、场输出级电源、自举升压电路、场反馈电路、亮度信号处理电路、矩阵视放电路、显像管电路和显像管本身。
8 w1 b. }* c. q$ \2 }8 q; C, Y$ ^- |
, Y2 v& J! t- m$ o8 ^( }现将该故障的常见原因及其现象特征综述如下,供参考。 . M/ A6 @& N$ |: C- E# Z
' k( e2 v- [, t
1?回扫线布满整个荧光屏
, P. z$ K6 ^# J" m
; c0 w- U: e5 i3 k; j9 X. J(1)场消隐、帘栅压电路出现故障 在行、场回扫期间,为了消除回扫亮线,从行、场扫描电路分别取出行、场消隐脉冲,然后一起加到亮度信号末级缓冲放大级,以提高显像管阴极相对于调制极的电压(截止电压),使电子束截止,达到此期间消隐的目的。由于行消隐电路出现故障时,人们眼睛看不出行回扫线,只能看到光栅的左侧比正常时稍亮一些,因此,我们在画面看到的一般是场消隐出现故障而造成的场回扫线。 显像管的帘栅压是电子束的加速电压,当它正常时,在行、场回扫期间,行、场消隐脉冲通过控制电路,能使显像管电子束截止。当帘栅压偏高时,电子束在此期间不能截止,照常轰击荧光屏,伴随着画面也会出现场回扫线,这与场消隐故障相仿。顺便指出,如果帘栅压过高(超过额定电压的10%),图像变淡白进而消失,在很亮的白色光栅中出现回扫线,此时亮度调节几乎不起作用。 当场消隐电路出现故障或帘栅压偏高(不高于额定值的10%)时,接收电视节目,图像、伴音以及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调节均正常,整个画面出现均匀回扫线,当未接收信号或对比度调淡时,回扫线更明显。若遇以上特征的回扫线,可先调节行输出变压器上的帘栅压调节旋钮或尾板上的帘栅压微调电阻,降低帘栅压,如果帘栅压降低后回扫线消除,就证明故障为帘栅压偏高所致(正常的帘栅压,因显像管不同而异)。否则,只要检查场消隐电路的有关元件(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即可排除故障。 8 o" ~( A1 D; ~5 e7 _+ I7 {
% K: F0 u- t4 ~) q$ U. c, X; k& A(2)矩阵视放及其供电电路出现故障 矩阵视放级供电电压一般为180~210V,显像管R、G、B 三阴极相对于栅极(调制极)的截止电压一般在115~160V之间,该电压越高光栅越暗,反之则光栅越亮。绝大部分电路设计时使调制极接地。当供电电压因滤波不良等故障引起下降时,三个阴极电压也要下降,截止电压降低,高压束电流增大,光栅亮度也增加,调节亮度及副亮度电位器光栅的亮度变化不大,即使亮度关到最暗,也无法使电子束截止,这时图像极淡甚至无图像,仅有很亮的光栅,出现满幅回扫线,这与上述帘栅压高的现象是一样的。当然,当亮度信号处理电路出现故障,使送到三个视放管的e极电压变低时,使视放管的Vbe升高同样会引起显像管的三个阴极电压下降,造成上述故障。可见,遇到此类故障现象,要重点检查三个部分:视放级供电电压,显像管帘栅压和视放级及其有关亮度信号处理电路。 * D& B, M! M% j& N
/ w' B- X- |) k4 b2 ~
(3)显像管内部极间短路和视放管击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