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维修网 门户 彩电维修 国内彩电 查看内容

SRT-W6856IC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2011-4-14 20:52| 发布者: fengjielin| 查看: 37| 评论: 0

摘要: 该电路是采用SANKEN公司最新研制的STR-W6856(6854)电源控制芯片,它是高性能电压模式 控制器,内藏功率MOSFET和控制器的FLYBACK型开关电源用厚膜集成电路。使用该IC可以大量减少电源元件的数量,简化电路的设计。在 ...

该电路是采用SANKEN公司最新研制的STR-W6856(6854)电源控制芯片,它是高性能电压模式

控制器,内藏功率MOSFET和控制器的FLYBACK型开关电源用厚膜集成电路。使用该IC可以大量减少电源元件的数量,简化电路的设计。在现在的电片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STR-W6856电源控制芯片具有完善的过流、电压检测保护功能、内部热保护功能、过负荷保护功能。它主要工作模式:为了实现电源在全负载范围的高效率的工作,电源设置了三种工作方式:轻负载、中等负载、重负载。IC控制器根据负载的状态自动进行工作方式的切换。

一、电路的原理简介

1.工作原理简述:

当插上电源开关后,AC220V/50HZ的交流市电,经过电源开关SW801、C801、T801A和C802、T801组成共模滤波器,把供电电路引入的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掉,消除电网电压中的高频干扰脉冲。T801A和T801的感量都很大,分布的电容小,对非对称信号来说,T801A和T801及其前后联接的电容C801、C802,可以看成л型滤波器,对非对称信号有很好的滤除作用,而对从市电线路进入的对称性干扰信号来说,流过T801SA和T8021两线圈的干扰电流,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能够相互抵挡。由于共模滤波器具有双向性,即对随交流电供电线路引入的干扰信号,及由开关稳压电源高频振荡注入交流市电的电磁干扰具有同等的抑制作用。所以共模滤波器是改善电视机电磁兼容性的一种有效措施。电路如图1所示。

经过抑制干扰后的市电,进入桥硅DB801(桥式全波整流)输出约+300V(空载时)不稳压直流脉冲电压,经C806、C807平滑滤波,由开关变压器T803的①、⑤脚绕组加到STR-W6856第①脚内部连接调整管漏极D。与此同时,电源输入端电压经R803(820K)限流(也做启动用),对C813(4.7UF)进行快速充电,当C813两端的电压达到IC801启动电压(18.2V)时,STR-W6856开始工作。同时通过集成电路内部的预调整电路,使开关电源的振荡电路开始工作。脉冲振荡电压经过集成电路内部的均衡驱动电路,输出开关脉冲到IC内部调整管的栅极,在开关脉冲的作用下内部调整管开始导通,与此同时在T803的初级绕组①、⑤脚,产生高频开关脉冲,并在T803次级绕组上感应出相应脉冲电压,经过次级绕组各自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分别输出:+130V、+33V、+18V、+12V、+9V、+5V等各种不同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给整机各部份使用,其中:+130V主电源,主要供给行扫描输出电路工作;+33V调谐电压,主要供TU调谐工作;+18V伴音供电电压,主要供IC601伴音功放电路工作;+12V经IC803(L7809)和IC804(L7805)稳压后输出+9V和+5V直流电压,供芯片小信号处理电路工作。

2、电源启动电路:

由于IC801的启动电流很小,R803可使用高阻值的电阻,来降低待机功耗。但是要注意R803要向IC提供足够的锁定电路保持电流,特别是低电压输入的时候要能向IC提供120UA以上的电流。由于W6856采用BCD集成电路工艺,要求的工作电流很小,因此C813不需要很大的电容。当启动控制器工作以后IC的工作电流增加,VCC端了的电压将会随C813的放电而下降。适当的增加C813的容量可缓解VCC端子电压在启动期间的下降率,因此即使辅助绕组的电压上升稍迟,VCC端子的电压也不会降到动作停止电压以下,确保电源能安全的启动起来。但是,当C813的容量太大时,从AC电源投入到C813充电至动作开始电压之间的时间将变的很长,即电源启动缓慢。电路中选择R803=820k,C813=4.7uF,就可以保证在输入低电压的时候启动,IC801第④脚的电压仍高于IC的动作禁止电压10.4V。

当+130V主电源下降时,接以上分析使IC801第⑥脚检测电压下降,经IC内部调整模块和PWM等电路工作使调整管导通时间增加,促使开关脉冲占空比上升,促使+130V直流电压也上升,主电源稳定为止。


学习

好文章

已阅

支持

鲜花

路过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最新贴|维修网 ( 粤ICP备09047344号

GMT+8, 2025-5-10 13:36 , Processed in 0.4988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