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查看: 291|回复: 0

[分享] ATX故障检修关键检测点的确立及检修方法

[复制链接]
  • ta_mind
    开心
    2019-12-12 22:10
  • classn_01: 1177 classn_02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2-4 15: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TX故障检修关键检测点的确立及检修方法
      根据故障发生的规律分析,可划分为六个区域,各区域关键检测点如下:
    # C) O7 m! b3 F8 r9 l
    A.
    交流输入整流脉冲滤波区域检测点:C5C6电容器正极电压。

    ! {8 V4 Z" q' b- h% j- YB.
    脉冲半桥功率变换与脉冲信号产生区域检测点:BG1BG2BG3BG4四管CBE电压;IC145811131415脚电压。
    3 a6 g2 E% \5 l% d6 Z
    C.
    辅助电源电路区域检测点:C26正极端电压。

    " W! `. U8 Z& z8 j" i/ m9 Z* n' h; ?. VD.
    向主机供电及电源启闭控制区域检测点:+5VSBPS-ONPW-OK端电压;IC21613脚工作电压。
    ( X/ q4 A4 L$ b8 c4 E, j
    E.
    自动稳压与保护控制区域检测点:IC11416脚工作电压。

    # ~/ `( f; Z9 w9 N/ i7 UF.
    多路稳压直流输出区域检测点:+3.3V±5V±12V各输出端工作电压。
      在分析检修故障时,通过对上述各关键检测点的电压测试,就可先判断出发生故障的区域,以便快速准确地查出损坏的元件。
    clip_image001.jpg
    故障检修方法
    1.要熟悉电路工作原理(图2),各区域正常时的直流电压值,各信号的性质和特点(图3);要了解有源器件在正常状态下的工作电压,待令与工作状态变化时的情况(12)
    - u, R4 C( n4 B0 t, P6 L+ W7 D
    2.
    根据故障现象,依据由表及里从普遍到具体的原则,先分析故障大约所处的区域范围,然后在故障区域内仔细检查,测量以找出具体故障点。
    ; ~  y8 @  w; |* w+ z* d% o% k. e
    3.
    电源通电出现异常气味、爆裂声响或冒烟等现象时要立即断电,延误时间越久故障就会越严重,包括开关电源保险丝已烧毁在内,也不能只换上新保险管就重复加电,都需要断电实行静态检查,将短路的故障查出再通电。在ABCF区域内,整流及高压脉冲阻尼二极管、大功率三极管、高电压滤波电容和大电流输出回路滤波电容等,均能造成短路故障;T1初次级绕组绝缘层被破坏,线路板上高低压接点短路等故障;集成电路内部烧毁短路,跨接在较高电压回路的三极管c-e极短路等,都需要断电后将短路故障点找出。只有保证不会出现异常的过大电流时,方可通电检查。

    1 F! Q( Y3 O' L2 u4.
    无异常过流现象可通电进行检查。一般是进行直流供压源检查,如交流整流输出、辅助电源、+5VSB电压输出;逆着电路工作流程方向--由末级向前级依次检查分析故障,这样做才不容易漏掉故障点。

    - i; F, A$ N. Y7 W5.
    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测量时,首先要特别注意区分高电压部分和其它部分的接地点,从交流输入经整流到BG1BG2T1L1T2L1L2L3,这部分属于高电压电路,应该与其它电路接地点严格分开。这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以防止电路短路或造成触电的危险。在图上分别以、两种符号加以区分,测量A区时要严格使用标示的地,其它电路测量一律使用符号做基准地电位,测量时如果分不清正确的接地位置,不但会得出错误的计量值,还可能引发新故障。在电路板上进行测量,要求表笔的探针既尖又硬,否则容易在测量时出现短路,例如在集成电路引脚间、电位差值很大的近距离接点等处,都容易发生短路而烧毁器件。表笔测量注意不能用力过猛,否则滑移同样能产生如上短路现象。使用示波器时先要检查仪器是否校正准确,未测前先将仪器地线准确接好,测量的量程从大向小逐档选择,仪器量程一般要高于被测点的估算最大值,使显示波形占有效屏面1/22/3为好。测量困难的情况下,最好焊一根临时短引线,一切接好后再通电测量。

    4 x! U6 F7 f8 |7 ?% K% y- o6.
    元件出现毁坏需要代用时,一般按原机器使用的规格为好,代换要考虑新元件的性能,其指标要等于或优于旧元件,否则会影响修复后的质量。在本电路中属于安全考虑的元件有:C1C3C4C5C6C9D1D2,其耐压值一定要等于或高于原值。从保证质量和性能方面考虑:选用BG1BG2时要使用Vceo6001500V,集电极电流为68A以上,饱和压降Vces要低于1.5V,这样可降低热功率损耗,β值太低负载能力差,太高则热稳定性降低,要选脉冲功率开关管或高频特性好的大功率管为佳,如使用低频管不但功耗大、且效率低。

    , t# c' m* c2 ^; L2 W5 B+3.3V
    +5.0V电源整流要选大电流低内压降的二极管,代替时电流和耐压要等于或高于原管。±12V-5V使用快速恢复二极管,其它原则如上。低压各回路电容容量和耐压要大于原值。BG1BG2基极的电阻要采用小功率保险电阻,不能使用功率大的,原阻值找不到可在210Ω范围内选,但两只的阻值要相等。IC1可使用DBL-494TL-494代换,IC2可使用LM339代替,其它元件可代用的范围很宽,均很容易解决,在此不加详述。
    检查和排除各种故障
    1.不能正常加电源(指有异常声响、冒烟、焦味或保险丝已烧断)。
      故障分析  这种故障多发生在AB两个区域中承受大电流和高电压工作的元件上。
      检查步骤:
    断电脱机检查,先用万用表R×1K档在220V交流输入两引线端交换测量,表的读数分别出现由低阻值向高阻值、速度由快转慢的回退,正常时应在180K以上。如阻值明显很低,则要考虑整流桥堆BR1BG1BG2C5C6D1D2的其中之一或两个以上元件可能被击穿。方法是:在桥堆正压输出端分别将BG1BG2的集电极从电路中断开,按桥堆到交流输入,C5C6串联支路,BG1BG2串联支路三部分仔细检查。这部分元件的损坏几率约占引起这类故障现象的90%以上。
    如上述检查未发现异常,可用万用表测量综合供电插座中各路直流稳压输出点的对地电阻,其正常值如表3所示(由于测量用的量程档级不一样,所以结果会有差异,因此要按表中的提示档级来测量比较)。如发现哪一路有接近的电阻,就要分别断开此回路中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进行检查;再检查IC1IC2KA7805有无短路。但这些低压元件损坏几率一般较小。

    8 e; d8 U" ]; N; k7 x$ L! U1 H1 z4 {2.
    可正常通电、有+310V输出电压、但无+12V直流电压输出。
      故障分析:
      这种现象说明A区无故障,要从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到脉冲半桥变换电路做重点检查,CF区做辅助检查。
      检查步骤:
    测量辅助电源输出端如:C26正极、IC112脚、IC23脚和KA7805输入端这些工作点,是否有+12V电压存在。确认此处无电压输出,对照表1来检查图1AB区关键检测点电压,BG1BG2基极的电阻有否烧断;T2变压器在印制板上的焊点是否有虚焊;D3D4D6D7有否开路;BG1BG2b-e极是否开路或短路,c-b极是否有开路发生;检查电容C9是否断线或无容量;T1L1L6接点和T2绕组的共同接地点,是否因振动或其它外力造成焊点脱开或虚焊现象;D32整流管是否开路。上述部分如无异常,可临时外接+12V500mA)到C26正极上,继续对(1)B区范围进行检查。
    在外接电源情况下,用示波器检查IC15脚是否有锯齿波电压,第811脚有窄脉冲输出(图3),这说明IC1正常,如果无信号输出就是IC1已损坏。
    ●IC1正常,而BG3BG4集电极没有信号输出,就要检查D6R60T2初级L4L5连接点的100Ω限流电阻及发射级串接的两只IN4148二极管有无开路,BG3BG4是否损坏。经过上述一系列检查,如果KA7805三端稳压集成电路也没有软击穿,那么基本电路就能正常工作。

    3 {1 K/ d" p$ s3.
    通电后辅助电源有正常输出,电源启动后各路均无直流稳压电压提供。
      故障分析:
      辅助电源有正常输出,证明从脉冲产生到脉冲功率半桥输出及辅助电源电路工作正常,应将检查的方向放在启动控制回路和IC1上。
      检查步骤:
    将鳄鱼夹上带的硬线插入PS-ON插孔,利用鳄鱼夹这端,瞬时与地()接通,采用人工启闭电源方法,同时用万用表测量C26正极和IC14脚电压变化。C26正极电源启动后没有由+12V提升到25V输出,IC14脚电压能由待令时+3V启动后立即转为0电位,就说明IC2PS-ON这部分电路工作正常。
    ●IC14脚电压正常,811脚在电源启动后无较宽的调制脉冲信号输出,这肯定是IC1损坏了,重换IC1后电路恢复正常。

    - ~3 U4 ]! x1 l1 D+ I4.+5VSB
    有正常电压输出电源启动后没有输出电压。
      故障分析:
      +5V电压从+5VSB端输出,说明脉宽调制信号产生了放大,驱动及半桥变换到辅助电源这些电路工作正常。这时应把检查重点放到D区范围。
      检查步骤:
    先测得IC14脚在电源启动后没降为0V,而IC21脚有12V电压,证明故障在控制放大回路。
    检查1C11IN4148)和R56有无开路,对照表1检查Q4集电极工作电压是否正常,C5有无短路。  
    电源启动后IC26脚为0V,而1脚无12V电压输出,则IC2内部的比较器已损坏。
    当电源启动后测PS-ON点线路,如IC26脚依旧为4.6V,则R48开路。

    * r9 e7 G! V" e3 s& k8 `! H5.
    电源通电后仅+5VSBPS-ON+5V输出,启动控制后无输出电压。
      故障分析:
      开机检查,BG1BG2工作正常,辅助电源待令时输出8.5V,电源启动后仅提升到10V,测IC14脚为+3.0V,电源启动后变为0电位,说明启动控制各电路没问题;测IC1811脚均有窄脉冲输出,这说明故障在脉冲驱动级。
      检查步骤:
    ●BG1BG2VBE均有+0.4V电压,说明脉冲信号没输送到功率变换输出级。
    继续检查脉冲信号驱动放大器,发现BG3BG4集电极限流电阻100Ω烧断,更换后工作正常。
    / }; G% x; c+ h% V0 v+ E
    6.
    电源待令工作状态正常,但启动后,带负载工作时会发出较小的吱吱声。
      故障分析:
      这种现象说明没有太大的故障,在待令状态下进行检查,IC1各脚工作电压正常,脉冲驱动级有标准输出信号,说明故障在脉冲功率变换级。   检查步骤:
      测量发现BG1BG2VBE电压有差异,进一步检查基极电路,发现二极管D4PN结短路,换一只IN4148二极管吱吱声消失,工作一切正常。
    + a, c- ~* q- G; Y& @" V
    7.
    能通电,但无任何电压输出。
      故障分析:
      在开机待令状态下检查,+310V电压正常,C5C6各分得均等电压,但BG1集电极+310V电压属异常现象,先检查这个串联支路。
      检查步骤:
      断电测量BG2c-e极击穿,由于自激振荡停止造成全机瘫痪,无任何输出电压提供,选同一型号元件,经过对周边电路的检查无异常现象,换管后通电工作正常。

    $ H% {" F) x9 A% y/ K& G4 X8.
    接电后有小的吱吱声,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启动,有大的吱吱声发出。
      故障分析:
      从现象上判断应该无短路情况,属于单边脉冲驱动工作频率降低,因此重点应放在对驱动级的检查。
      检查步骤:
      在接假负载通电待机状态下检查,辅助电源高于正常电压达到+13V,启动后升至32V属异常。IC111脚工作电压为+1.4V无信号输出,8脚工作电压正常有信号输出,造成脉冲工作频率变低出现吱吱响声。进一步检查,发现Q3b-e极短路、致使单极性驱动,焊下Q3管测IC1没有损坏、Q3外围的相关元件没有异常,换一只C945管后工作正常。

    : i/ m, g8 Z& y" M6 }& Z9.
    通电无异常声响,无任何电压输出。
      故障分析:
      这种现象要从交流输入部分开始,向前面逐级通电检查。
      检查步骤:
    脱机后进行断电检查,测量交流输入到整流输出及BG1BG2管串联网络没发现异常。通电检查C5C6电压正常;BG1BG2集电极电压正常,其基极有+0.4V电压,说明没有驱动脉冲输入;测量辅助电源无任何电压输出,怀疑的重点就放到脉冲驱动放大级。此时因无电源提供无法继续向前检查,断电后焊下Q3Q4,用万用表测量发现有一只管c-e极击穿,造成T2脉冲变压器初级严重短路,无法建立辅助电源,致使整机工作停止。试换C945管通电试验,辅助电源有12V,又发现C945发射极电压为0V,正常值有+1.4V左右,进一步焊下C40和两只二极管检查,发现两只二极管因C945c-e极击穿PN结短路。换两只IN4148后,各路带假负载输出正常,确认无误后装回主机系统。

    / R# q$ ?% w: t10.ATX
    电源启动工作,但+3.3V输出偏高,输出达到4.2V
      故障分析:
      其他线路输出电压正常,证明故障在+3.3V自动稳压电路。
      检查步骤:
      为防意外,拆机接假负载(除正常接假负载外,在+3.3V输出处,接一只临时的1Ω/10W电阻)通电检查,因其他各路输出正常,说明故障发生在+3.3V自动稳压控制回路。启动开关电源,辅助电源输出正常。瞬间开闭电源,分别检查Q6Q7Q8各极工作在两种状态下的变化,发现Q8集电极电压始终为0,说明c-e极短路,断电焊下测量后确认无误,换一只同型号管工作正常。

    " m/ K0 x& p! c  I( ?' k8 E& i) l. M& m3 C+ G/ c# ~
    11.+3.3V
    输出偏低仅有2.2V电压,其他各路正常。
      故障分析:
      故障在+3.3V自动稳压电路。
      检查步骤:
    如上所述接假负载,通电检查二次稳压控制回路。利用手动启闭PS-ON点,检查Q6Q7Q8三只晶体管的工作电压,发现Q7比较放大器LM-431K的点电位在待令和启动两种状态始终为0V,断电,焊下Q7后测量(利用R×10档,正表笔接A端,负表笔接K端)为,说明内部的NPN放大管击穿短路,选同型号比较放大器更换后,能准确稳定输出+3.3VQ7管比较特殊,外表如同一只小功率塑封三极管,但它内含有一个2.5V基准电源、一个比较器和一只NPN硅高β值放大管,因此换用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它的代表符号与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检测好坏的方法如同普通NPN三极管。

    * ?8 B  F4 A$ Z9 T12.
    除电源工作后输出电压偏低以外,其他无异常。
      故障分析:
      这种故障一般出现在自动稳压电路,ATX电源所带负载不重,没有超出工作允许的极限,检查重点应放在从采样到稳压控制回路这部分。
      检查步骤:
      在脱机带假负载的情况下,用一只100K电阻跨接在IC11脚与接地之间,如果输出电压有变化,证明IC1集成电路控制正常,问题出在采样电路中,经检查是采样下分流电阻的阻值变大引起。本机的下偏流网络由R35R36R42三只电阻并联组成,如网络总值偏低,则输出电压提升;反之则降低。R42是粗调电阻,余下两只是细调电阻。用一只500K的碳膜电位器焊上软接线来替代R35R36,将阻值从高向低调整,边调边监测输出电压,使之达到标准值为止。然后,断电换上与电位器上调整阻值一样的电阻到电路上去即可。调整要注意:
    不要连接在主机系统上进行;
    电位器最好再串联一只50K以上的电阻进行调试,以防输出过高而发生新的故障;
    输出电压差值不大时,从安全考虑尽量不要调R42,最好调整R35R36的其中一只。

    5 r5 p7 D6 P% l' _4 W) a, M8 \13.
    电源输出正常,但过载不自动保护。
      故障分析:
      这种故障重点放在过流保护控制电路。
      检查步骤:
    检查IC1IC2A比较器及采样电路,发现Rb1电阻变阻到90K,其他工作正常。换一只30K电阻后,过流保护恢复。
    - H+ C" q  ^$ z3 _5 b
    14.
    电源与主机系统连接时,不能启动工作,脱机后利用人工启动可正常输出直流电压。
      故障分析:
      脱机能正常启动并有电压输出,说明ATX电源整体电路没问题,要把检查重点放到向主机供电的+5VSB和主机的启动控制端口。
      检查步骤:
    检查+5VSB无输出电压,则是辅助电源有+12V的电压输出,电源启动后又能正常提升到25V,说明故障在稳压处理部分。
    查得Q10集电极有电压输出,KA7805输出无电压,确定为Q10损坏,选一只同功能的三端稳压管换上,工作正常。
    接到主机系统进行启动试验,如不能正常工作,而PS-ON点不能由5V降为0V,就是属于主机启动系统的问题.
    9 R% ?( M& E8 G/ x8 n6 _: R8 z

    手机扫码浏览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最新贴|维修网 ( 粤ICP备09047344号

    GMT+8, 2024-6-1 12:43 , Processed in 0.26801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